您的位置::天利五金网 >> 模头吹膜机

人民币汇率改革穿越政经交织烽火线走进快车道接合器

时间:2023年07月27日

人民币汇率改革穿越政经交织烽火线走进快车道

人民币汇率改革穿越政经交织烽火线走进快车道 2005-12-17 20:23:10 来源:2005年12月17日中国经营报分享到:2005年11月24日,随着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推出,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相关的金融基础建设走进了快车道。与之同时,央行进行了60亿美元的人民币和美元一年掉期操作;银行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8.08,创下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新高;美元现钞买入价跌破8元人民币……

这一切就发生在美国总统布什11月21日结束中国之旅后。美国财政部随后在其11月28日的外汇报告中破天荒地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原因是中国已经宣布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承诺将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关于中国和美国就人民币汇率改革“路线图”达成默契的说法开始浮出水面。

事实上,一场针对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集体讨伐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两年多。要求人民币升值,是西方国家继迫使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后,对他国货币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干预。

今年7月21日,中国政府作出了一个并非单纯指向升值的汇率制度改革决定,包括:即时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到8.11元的水平;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水平进行调整;以及中心汇率以前日收盘价为基础在允许幅度内上下浮动。人民币告别长达10年的固定汇率体制,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舌战G7

人民币汇率博弈回顾

第一回合:2003年2月,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上,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提案,要求效仿1985年《广场协议》,让人民币升值。

第二回合:2003年9月,美国财长斯诺来华访问,要求中国政府放宽人民币的波动范围,他认为,最佳的汇率政策是让货币自由浮动,让市场自行制定汇率,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干预。

第三回合:始于2004年10月,周小川首次受邀参加G7会议,国外政界、机构再次表示,中国应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

第四回合:2005年4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的部长级对话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正加快准备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步伐,确立了汇率改革的步骤。”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产品表现出的强大出口竞争力和对美国、欧洲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开始令西方国家感到不安。一些西方经济分析家开始撰文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使中国内地以美元计算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增强了出口产品价格竞争优势。

这个讨论很快从经济分析的范畴上升成为政治议题。“欧元之父”蒙代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师罗戈夫等经济学家关于人民币升值要慎重的观点则被淹没在美国国会议员对人民币汇率众口一辞的指责中。后者认为,中国政府人为操纵汇率,使得中国出口商品在价格上得到15%到40%的优势。因此美国必须做些什么,让人民币大幅升值。在有巨大财政赤字的美国看来,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显得那么刺眼。

欧洲和日本也在G7会议等国际活动中,大谈人民币汇率被低估。

中国政府、央行则借各种场合反复表明态度: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而且人民币汇率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国政府将继续保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并且反对将人民币问题政治化。

在国内经济学界,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同样分成两派意见。赞成者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方式下,如果人民币还不升值,将使中国面临来自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双重压力,而且中国已经选择了逐步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的道路,放弃固定汇率是必然趋势。反对者则认为中国企业无法承受人民币升值的后果,人民币汇率放开的结果不堪设想,将使中国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

2004年5月,中国开始了为防止经济过热而进行的宏观调控。任何汇率机制的调整,都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的自身素质、对汇率风险的承受能力、金融机构的改革情况等都与汇率变化后中国经济的前途密切相关。

但是国际投机资金已经等不及了,大量热钱开始通过贸易、直接投资甚至地下钱庄等各种渠道疯狂涌入。每一次国际施压都带动境外NDF(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飞涨。

中国的固定汇率制度和对贸易强行结汇制度意味着央行要不断开动印钞机,以接下源源不断进来的美元。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加大。资本的持续大量流入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剧增,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执行。贸易磨擦和国外政治压力逐步升级,已经开始威胁中国的出口发展和对外关系。

然而央行官员们的口风依然没有任何松动。

出其不意

就在人们对长达两年多的人民币升值话题开始感到厌倦时,就在投机资金正在失去耐心时,人民币出其不意地升值了。

对央行7月21日宣布的人民币汇率调整,经济学界普遍认为,时机选择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中国经济仍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对外贸易顺差空前,有利于消化人民币升值可能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2%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3%~5%的预期,对大多数企业的影响不是很大,但能够缓解国际压力,避免中国出口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磨擦的进一步危害。

比升值2%意义重大得多的是,央行同时宣布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浮动。人民币正式结束长达10年的固定汇率体制,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的企业从此告别了固定汇率的温室,开始面对外汇市场的风风雨雨。较小的升幅给企业提供了适应的时间,对于他们提高抵抗汇率风险的能力,改善产业结构,提高自身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告别固定汇率体制后,更多的外汇产品,如远期、调期、期权业务将必然得到发展,国家金融基础建设的诸多手段将能落到实处,有利于中国的商业银行真正与国际接轨。

几天后,央行再次对人民币汇率作出表态,称将会根据市场发育情况适时调整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区间。

但是,在允许的区间内汇率如何浮动才既不会过度打击企业,也不会走固定汇率的老路,仍然是一个考验。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参考”而不是“盯住”一篮子货币,这给人民币汇率变动留下灵活的空间。

对于赌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炒家来说,仅升值2%无疑令他们失望,这也许还不够他们的资金成本。而央行释放出来的人民币即使升值也不会一次升太多的信息,以及新机制下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都提高了投机者的成本。在7月21日以后,投机性的资本并没有像人们早前担心的那样更大规模流入。最能反映热钱对人民币升值幅度预期的NDF市场也开始平静。

今年8月份,央行扩大了办理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银行的主体,并将交易范围放开至全部经常项目交易,另外增加部分资本与金融项目交易,同时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央行同时表示将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产品。

来路漫漫

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长期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长期高估。

1981年起:人民币实行复汇率,牌价按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

1985年1月1日至1990年11月17日:由1美元换2.7963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换5.2221元人民币。

1994年1月1日:汇率体制重大改革,实施有管理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

1997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在较窄范围内浮动,波幅不超过120个基本点。

2003年起: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论战不断升级。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货币。

然而人民币升值只是汇率改革的表象,在审慎中迈开人民币汇率调整第一步的中国已开始马不停蹄地走向汇率市场化机制的根本性变革。

11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并将于2006年实行即期外汇询价交易。这两项制度将在人民币合理定价与促进汇率风险规避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成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真正深入、完善和有效的重大推动力量。

央行将从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前台淡出,商业银行作为做市商所报出的美元兑人民币价格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从而为今后人民币汇率完全市场化打下基础。

如今距离今年7月21日的汇改实施已4个多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双向波动,总体呈升值趋势。在此期间,中国面对的国际压力得到缓解。今年11月中旬,美国候任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表示,转向更加灵活、更加由市场决定的汇率体制应该由中国自己决定。而央行近日也表示,随着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并正常浮动,人民币升值预期初步呈现弱化迹象。

随着美国政经高层的频频造访,目前经济学界的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中美双方在人民币升值速度和方式上的分歧正被逐渐拉近,短期之内人民币不会面临很大的升值压力。

但是,央行在11月25日的一次货币掉期操作却被市场解读为未来汇率走势的重要信号。人民币做市商制度推出第二天,央行进行了为期一年、金额为60亿美元的人民币和美元货币掉期,掉期汇率为7.85元人民币兑1美元。

在7月的汇改后,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没有回应过任何关于人民币未来走势和再升值多少的讨论。他最近在一份公开发表的文章中称,中国期望能在2010年前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

比升值还是贬值,升值2%还是10%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在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大国,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健全而有效的金融体系,而汇率制度改革的意义不言自明。

对于必然要走向世界的人民币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中国经济20多年快速增长的走法不能再继续下去 下一篇:国内能源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内忧外患令人忧虑

北京农商银行银行代码

冲击人民币的虚拟货币

海优转债股票价格预测分析

数字货币报价软件

友情链接